新闻快递
新闻快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递 >> 新闻快递 >> 正文

助力“四新”建设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人文学部教授作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分享

点击量: 时间:2020-05-20

开展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515日晚8点,第九期网络教学沙龙-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探讨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与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举办。来自10个学部、学院的34名教师共聚腾讯会议室,围绕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展开研讨。活动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副部长武文颖教授主持。

武文颖首先从政策推动——“新文科”的提出开讲,系统梳理了从20165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到20194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新文科建设思想形成的整个历程。

武文颖就“新文科”概念、特征和重点方向谈了自己的见解。她指出,新文科之新,不是新旧之新,而是创新之新。新文科既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等新的特征。新文科建设是立足于新科技时代,为了未来创新型人才培养,对文科提出的提升要求。换言之,是要打造“2.0版新文科。推进新文科建设,应该深刻把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凝聚起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武文颖深入分析了诸如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以理工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文科发展经验,指出理工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一流本科建设上,各个学校都在群策群力,做好顶层设计,助力新文科建设。

武文颖结合自己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背景,以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教育为例,提出自己新文科建设设想。她指出,现代文科人才的时代特点可概括为:文理相通,适应性强,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将数字素养培育模块化、体系化、通用化,不仅保证文科大学生的数字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也提升其数字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最重要是强化其沟通、交流和思辨能力,从而形成卓越领导能力。

武文颖认为教学改革是新文科建设的“主体”,要从积极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助推新文科建设。她以人文学部柴玥老师主讲的大一大类平台课《传媒优秀作品鉴赏》为例,详细解析了传统教学课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型课堂的区别。

在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就“一流本科教育与新文科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系系主任徐强就哲学专业申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时的哲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公共管理系系主任刘毅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今年本科培养方案修订中,对研究方法类课程进行阶梯式递进设置;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王爱玲就加快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多层级深化;中文系系主任韩振江就改革传统中文学科,增加各类写作课程和实践,助力理工科大学的新文科建设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开发区校区韩兰灵等学部(学院)的教师就如何进行理工科和文科的多学科交叉、跨学院、跨专业培养,21世纪能力框架等问题展开探讨。沙龙讨论环节热烈而又深刻,原本一个小时的讨论,延长到了两个小时大家仍意犹未尽。

最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李佳艳做了总结。大家形成了共识,认为新文科建设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并举,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服务工作,打造一流育人生态;各学部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深化文科大类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进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

上一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应对疫情系列公益讲座 下一条:王开宇教授作电工电子远程在线实验教学及案例设计竞赛分享

版权所有:大连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