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各单位:
为切实提升我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与学术综合素养,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现组织我校教师参加由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科研能力提升暑期训练营,具体安排如下:
一、时间地点
1. 时间
人文社科类科研能力提升暑期训练营:7月22-25日
自然科学类科研能力提升暑期训练营:7月27-30日
2. 地点
辽宁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辽宁师范大学北院)线下面授
二、日程安排
人文社科类科研能力提升暑期训练营 |
培训时间 | 培训内容 | 主讲人 |
7月22日 | 8:00-8:20 | 现场报道(领取学习资料、午餐券) |
8:30-9:00 | 开班仪式、合影 |
9:00-12:00 | 知识生产视角下的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1. 知识生产视角下的论文发表 2. 知识生产视角下的学术研究 3. 知识生产视角下的学术写作 | 张国涛 中国传媒大学 |
14:00-17:00 | 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1. AIGC技术重塑科研范式的机遇与挑战 2. AIGC在科研全流程中的创新实践 3. 学术伦理与未来展望 | 陈敏 华中师范大学 |
7月23日 | 8:30-11:30 | 人工智能赋能文科的实证研究 1. 主流大语言模型介绍 2. 人工智能工具助力论文写作 | 孙三军 北京外国语大学 |
14:00-17:00 | 教学与科研如何协同发展 1. 知识的积累与课题的发现 2. 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对高校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思考 | 武文颖 大连理工大学 |
7月24日 | 8:30-11:30 | 基金申请与课题研究(一) 课题、问题、选题、标题 | 杨润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14:00-17:00 | 基金申请与课题研究(二) 假设、文献、方法设计 |
7月25日 | 8:30-11:30 | 基金申请与课题研究(三) 项目申报书及其案例分析 |
自然科学类科研能力提升暑期训练营 |
培训时间 | 培训内容 | 主讲人 |
7月27日 | 8:00-8:20 | 现场报道(领取学习资料、午餐券) |
8:30-9:00 | 开班仪式、合影 |
9:00-12: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选题原则与创新性挖掘 1. 基金选题的基本原则 2. 如何结合学科前沿与国家需求 3. 科学问题的凝练方法与创新点设计 4. 多学科交叉基金选题如何选择 | 赵千川 清华大学 |
14:00-17:00 | 基金申请的重要环节与评审意见解读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过程概述 2. 申请书材料的准备工作提示 3. 申请书主要章节的撰写要点分析 4. 常见评审意见的解读 |
7月28日 | 8:30-11:30 | 从评审视角解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策略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新的政策变化与要求解读 2. 提交到评审全过程分阶段解析 3. 申请书撰写要点解析 4. 典型案例分享 | 孙兵 北京理工大学 |
14:00-17:00 | 学术论文实战指导与案例分析 | 陈国清 大连理工大学 |
7月29日 | 8:30-11:30 | 科教融合:教学与科研如何协同发展 1. 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提升科研能力 | 钟秦 南京理工大学 |
14:00-17:00 | 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一) 1. AI驱动的第五科研范式 2. 百花齐放的大模型时代 3. 大模型辅助的智能科研管理 | 朱鹏飞 天津大学 |
7月30日 | 8:30-11:30 | 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二) 1. 大模型辅助的科学假设生成 2. 大模型辅助的论文与项目 3. 未来科研范式展望 |
三、报名与结业
本次培训学费由学校承担,每期限额25人,参训教师需保证出席和学习质量,课程结束由学校颁发结业证书。
报名链接:
人文社科类:https://dlutwj.wjx.cn/vm/eokJ3y4.aspx
自然科学类:https://dlutwj.wjx.cn/vm/YIItTEM.aspx
报名截止时间7月11日16:00。
四、联系方式
教师发展中心 丁倩 电话:84709857
五、主讲专家介绍
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现代出版》执行主编。先后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青年英才”“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等。
陈敏,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桂子青年学者,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孙三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翻译系主任,《翻译界》主编。任翻译传译认知国际联盟副理事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武文颖,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辽宁省教学名师等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市校级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杨润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教师发展专委会理事长,中国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有效课题”研究,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项目近百项。
赵千川,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孙兵,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7篇,其中SCI检索38篇,EI检索33篇。
陈国清,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人才工程”。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EI收录80余篇。
钟秦,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获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333”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奖励。
朱鹏飞,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主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余项。已在IEEE TPAMI、IJCV等CCF A类和IEEE汇刊发表论文80余篇。
教师发展中心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