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期“午间教学沙龙”在主楼西侧楼219会议室顺利举行,20余名师生围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开交流。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化工学院李亚明教授主要讲授《有机结构分析》课程,已在大工执教20余年,对此他深有感触。《有机结构分析》是一门专业课,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帮助极大。尽管如此,仍然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对老师的讲授无动于衷、甚至直接缺课。他的经验是,教师要提升内涵、苦练内功,在备课上下功夫,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要素,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学生需求。
数学科学学院闫浩副教授认为教师有必要给学生施加合理的压力,同时一定要适当增加课程的难度,把压力和难度加到学生身上,增加学生的紧迫感,无论是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提高。他采用智慧教学软件,通过师生课堂互动,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严肃学习纪律、严把考核标准,培养学生自律精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本期午间教学沙龙有来自运载、建工、人文、机械等不同学部、学院的学生代表,他们以自己的学习情况为例,向老师们分享了他们对于课堂教学的看法。运载学部的陈曾美同学认为,如果教师能在课程中阐明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生未来个人发展的意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理工科的老师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参与热情最为高涨,因此老师授课时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认知紧密结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运载学部的刘子豪同学认为,教师要严明课程考核标准,严格要求学生,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当内在动力不足时,来自外部的刺激能够对学生学习起到增强作用。
对于两位同学的观点,各位到场老师表示赞同。“玩命式读中学,玩乐式读大学”是当下的一种教育现象,大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本次午间教学沙龙,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教师了解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增进了师生间的联系。通过师生沟通,“以学生为中心”不再只是口号,真正落实在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