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六期“午间教学沙龙”在主楼西侧楼219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不同单位的6名教师围绕“如何科学设计教学考评方式”展开深入交流。
教学考评是教学过程的延伸,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反思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考评方式多为“一考定终身”,存在考核方式简单、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如何科学设计教学考评方式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期午间教学沙龙邀请电信学部朱鸣华教授担任主讲人。朱老师关于如何科学设计教学考评方式分享了她的经验与思考。她认为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都会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但同时也应对考评方式有严谨的规划,考评方式会反作用于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考评的方式也要有所区别,要因材施教、因课设考。教学考核的目标在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因此在设计上要同教学达成度相匹配,同学生能力培训目标相适应。教师通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注重过程考核,促使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紧迫感。
外国语学院林乐青老师表示,语言的学习没有捷径,唯靠积累。在课程中他增加慕课学习的比例,同时每一节课前都组织小考,以此来敦促学生注重日常积累。期末时将慕课与小考成绩按权重计入总分,通过平时成绩对学生学习投入程度给予正向反馈与激励。
软件学院赖晓晨老师的做法同样是在课程中增加慕课学习部分,并核算慕课学习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以过程考核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培养效果。
电信学部龚晓峰老师以其所授课程为例,分享了他的做法。他在过程考核中加入慕课学习、作业、小组讨论、汇报、实践环节等多种考评内容,以考评推动学生课程参与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化工学院谭大志老师主要讲授实验课。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验课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科学的考评方式,可以使实验课考评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时值期末,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就教师普遍关心的“教学考评方式设计”话题组织午间教学沙龙,教师互相分享各自在考试考核上的思索与实践,引导主讲教师深入思考,以改进课程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