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同的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机械加工基础课程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加工基础教学团队线上教学案例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机械加工基础
开课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授课教师 张红哲、梁延德、宋学官、朱祥龙、王克欣
授课班级及人数 2018级机械大类本科,245人/5个课堂
授课日期及学时 (1-12周)每周 2、5 ,共48 学时
使用的在线资源平台(含网址、资源名称) 大工金课平台
使用的教学工具软件 雨课堂
【教学实施】
《机械加工基础》,原名金属工艺学,是机械学院本科必修专业基础课程,48学时,二下开课。作为学生进入专业研习的开篇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构建对大工程、大机械概念下的制造工艺和技术方法的初步的和系统的了解。教学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应用基础、液态成型工艺、塑性成形工艺、焊接加工和切削加工等五篇共25章内容,内容涵盖面广,与工程实际关联密切。根据课程特点,课程团队提出了 “理实深度融合、强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机加理论课程与工程训练教学内容关联,统一设计,协同教学;加快线上资源建设,扩大自主学习,促进知识能力转化”的教学改革路线,2012年完成培养计划调整,落实了实践(工程训练A1)——理论(机械加工基础)——再实践(工程训练A2)——再理论(专业课)的排课体系,在全国产生了示范性效应。
课程紧密结合学生工程训练的实践经历,引导学生从实践中的“怎么做”来总结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从而分析学习“为什么这么做”的理论知识,最后通过实例运用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
在当前特殊时期,根据课程特点,根据学生具体条件差异和网络现状,经慎重比较,选建了以“雨课堂”语音PPT讲解、直播答疑和重点难点分析、阶段性考核与视频大作业相结合的线上教学主渠道,同时以“大工金课平台”作课程资源平台,辅以QQ作师生讨论交流平台,以腾讯会议作团队教师教研平台的多元保稳型教学平台系统。
【教学效果】
在疫情期间,《机械加工基础》教学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全心投入线上教学,在良好的课程建设基础上,充分准备、科学安排、严谨实施,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前充分准备。教师全部参加线上教学平台的培训,分析线上平台特点,结合线下使用智慧教学软件的教学经验,通过线上会议研讨确定在“雨课堂”上开展线上教学,并以“大工金课平台”作为资源平台,采用录播讲课和直播答疑相结合的线上教学方式。
文件制定详实。完善详实的教学文件是教学运行的基础,结合线上教学特点,编写教学日历、学生版线上教学计划、线上教学说明、教师分工、考核标准、测试答卷等教学文件,保证了教学的正常有序开展。
有序教学实施。到目前为止,所有教学环节均已按预期实施,现已完成两篇内容的讲解、三次作业的提交、两次阶段性测试,视频大作业正在进行中,教学实现全覆盖到所有选课学生。
全面学生管理。从电子教材准备到视频软件推荐,从随时答疑到直播解惑,从考试提醒到学习监管,不错过每一个环节。
综上,我们的线上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可,实现了普遍性讲解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形成了师师、师生、生生间讨论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测试数据和交流讨论参与度显示,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创新】
《机械加工基础》按照课程团队集体教学模式开展,提出“大课平行班雨课堂线上协同式教学”模式,团队五位教师,五个课堂,每人主讲一班,其余四人做协同老师,即“一主讲,四协同”,分工清楚,责任明确,统一标准,方便考核。将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科技进步,树立“四个自信”。利用“雨课堂”的教学大数据,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同时也引导学生有计划按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团队教师利用微信群研讨教学内容、学生管理开展教研活动。班级学生QQ群里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倾听学生反馈。整个教学严谨、有序、协同、高效。
创新点:
(1)落实教学组织,深度开展教研,发挥团队优势。既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又相互学习研讨促进。教学上分工协作,做到“四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标准、统一考核。
(2)课程实行统一标准的全过程评价,包括平时考核(作业和学习情况)、阶段性测试、视频大作业(实际工程问题分析)。边学习边考核。
(3)任课教师采用“一主讲、四协同”模式,相互监督、相互补充、相互提醒,加强交流,促进教研。
(4)教研活动持续进行,直接嵌入到教学一线,线上教研随时随地。有知识点讨论、教学方法切磋、学生管理等,内容丰富实用。
【支撑材料】
2019-2020(2)机械加工基础-线上教学计划(教师版)
2019-2020(2)机械加工基础-线上教学计划(学生版)
2019-2020(2)机械加工基础-线上教学说明(学生版)
视频大作业评价表
《机械加工基础》线上教学安排
测试试卷
平时作业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