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八期“午间教学沙龙”在主楼西侧楼219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不同单位的10余名教师围绕“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入交流。
21世纪,人类全面迈向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代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对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的熟悉和依赖前所未有,高校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主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

在线开放课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本期午间教学沙龙主讲人机械学院王丹虹教授是国家级精品课“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课程负责人,在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上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王老师认为在基础课上采用在线开放课程,辅之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改进显著。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要秉持“内容大于形式”的宗旨,课程内容要精耕细作,设计要合理、讲解要细致,达到建以致用的目标。在线测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学习手段,而非考核手段,因此题库要丰富,给学生提供多次、反复练习的条件。学生线上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线下的指引,翻转课堂不是用视频代替老师,而是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实质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工学院张永策老师表示,信息时代,掌握并熟练使用现代技术工具是学生的必备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学习。实践中,手机、计算机、软件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工具,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适应在线课程等学习方式。
外国语学院张艳敏老师认为新一代学生对手机、电脑的依赖程度远胜于过往,但是对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却很抵触。王丹虹老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并让学生认可线上学习的模式,她的成功经验值得大家学习。教师要走出舒适区,勇于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提升教育质量,是“新时代高教40条”中明确提出的目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历来重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多次举办大工慕课平台使用说明会与智慧教学软件系列培训。本期午间教学沙龙选取“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主题,希望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分享,让信息技术真正走入课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